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缺位的电力规划:电源与电网缺乏匹配 特高压项目利用率偏低(图)(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能源》  作者:范珊珊  2015/7/2 8:56:51  我要投稿  

据原国家电力公司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姜绍俊回忆,1999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时任计委主任曾培炎讲话,正式部署“十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次会议的突出特点是,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以突出其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把对项目的关注转移到总量、结构、布局,体现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的落实。当时的国民经济形势时刚刚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衰退期,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8%,达到了较长时期的最低点,2009年稍有复苏,达到6.54%,与此同时,国务院领导对于一些地区、部门提出超常发展的思路提出批评,所以电力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是对电力增长预期作了较低的判断。

当时电力规划的编制是由国家经贸委主持,2001年1月1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电力工业十五规划。规划“十五”期间电力增长平均速度为5%,2005年全国发电量17500亿千瓦时。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就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国际间产业转移给了我国以较大的发展空间,电力需求迅速猛涨,很快就突破了规划目标,2003年我国发电量达到19052亿千瓦时,已经突破规划原定2005年的目标,‘十五’规划以尴尬的结果收场。”姜绍俊回忆道。

与此同时,“十五”期间我国出现的严重缺电局面,继而催生一批违规项目,数量达数千万千瓦。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2005年开始,也就是“十一五”前半段,电力工业发展呈现超高速状态,年增长率超过15%。由于“十五”电力规划对于预测数据的失误,能源主管部门担心规划目标再次被突破,规划失掉指导意义,因而国家能源局组织电力规划院,相关研究机构,各大发电集团、电网公司共同编制了“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遗憾的是规划编制好以后没有发布,作为内部掌握的尺度。

而到了“十二五”期间,能源规划编制思路有一些转变,即把电力规划分解为水电、核电、煤电(含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和电网规划,其中电网规划又分为南网规划、内蒙古电网规划和国网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各个电源、以及电源与电网间的发展由于实行了分门别类的规划,给电力行业的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