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内蒙古率先成为拥有配额制的行政区,这一次蒙西省级输配电价试点,这两个角色的重合并非偶然。作为风光资源富集地,蒙西方面未来如何以配额制管理本地的新能源产业,无疑将成为各方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蒙西电网的双重角色,为配额制的出场方式也增加了一种新可能。
6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下文,蒙西电网被列为首个省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总体与此前深圳试点方案基本一致,同时也作出一些新的改进,如增加了核定输配电价时需考虑交叉补贴等内容等。
蒙西试点方案的落地可以视为全国电改的一个模板与缩影,其综合了政府对当下经济与环境形势的考量,有着“反市场”和“亲市场”的两面性。其中前者表现在将可再生能源强制纳入交易体系,即清洁化;后者则表现在架空电网,实现发送电双方对接,即市场化。
配额制下的清洁化之路
国家发改委此次批复不是一个孤立事件。2015年3月,内蒙古政府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要求2015年区内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要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15%,2020年达到20%,这使得内蒙古率先成为拥有配额制的行政区,而这一次,蒙西又成为省级输配电价试点。这两个角色的重合并非偶然。正因为有配额制的保护,政府才能无惧于新能源脆弱的竞争力,大胆放开内蒙电力市场。
一直以来,配额制被视为中国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实现能源转型最为有效的举措。但是,由于波及各方利益,这一政策的推进速度并不尽人意。过去两年间,“中央政府将在全国推行配额制”的消息多次盛传,甚至一度有相关文件影印件流出,最后却仅有内蒙古一地落实,可以说其所面临的阻力远超各方想象。
作为风光资源富集地,蒙西方面未来如何以配额制管理本地的新能源产业,无疑将成为各方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蒙西电网的双重角色,为配额制的出场方式也增加了一种新可能:中央政府本着简政放权的思路,也许不会出台全国性的方案,而仅会做出一些汇总及监督性的指导工作;具体的消纳指标将由更熟悉本省情况的地方政府来制定(如内蒙古在配额制文件中加入了一般不被考虑的水电),并将之作为电力市场放开后,本地可再生能源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