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有观点说,补贴会有损公平,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S.T.Hsieh:电价补贴,不只是补贴穷人还是补贴富人的公不公平的问题,而是反映市场化程度如何的问题。随着电力市场的全面放开,自由竞争的加剧,相信补贴会渐渐减少,甚至会自然消失。如果那时还有补贴,就是浪费人力物力甚至时间了,还有可能造成贪污。
我认为,只要电力市场越成熟,补贴就会越少。美国的电网公司比中国的多很多,现在电网公司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到最后大家算账时,还是商业利润为王,说到底,这些公司谁也不愿补贴谁。
至于中国的补贴,在一定阶段是必要的,等电力进入市场化以后,肯定会有所改进。
印度又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局面,他们补贴得很厉害,但这个国家还处于电力供需极不平衡的阶段,怎么补贴都没 有用,无法照顾到所有的人,断电和偷电现象普遍存在。目前,中国的供电基本上没有问题,只是说价格问题,补贴也好,走向市场化、区域性竞争也好,这些都是进步的表现。
记者:那么,美国的电改有什么经验可供中国借鉴的?
S.T.Hsieh:电改,不要学美国。美国由于体制的原因,往往是地方上先做,全国的行动反应较慢,要经过国会、总统等各方的同意,形成全国统一的意见很不容易,很多时候联邦政府也不愿意去冒这个险。要说的是,美国各州的权限很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加州的一次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加州非常富裕,人口有2700万,GDP却在全球排进前十。由于经济活力很强,加州一心争取为环境保护多作贡献,比如提出禁止使用化石能源等想法,结果发现电力供应不足,在用电高峰季节购电价格高涨,甚至根本买不到电。
其实,这是一次失败的电力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过分强调“绿色”,过度地相信市场而没能改变电力供需形势,错误的认为市场机制已经足够成熟。其实,我想说,各国有各国的“特色”,在电改方面,不要只参照美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