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首届北京新能源汽车租赁论坛”的公司中就有不少前来取经的新进入的中小型租赁公司。许琼林表示,至去年底,拿到“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营业资格和牌照的有30几家,现在在工商部门可查到的涉及“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的申请者已经达到100多家,报名参加此次论坛的公司也达到60多家。
不仅在私人用车市场,在机关公务用车领域,新能源分时租赁同样成为公务车改革后的用车新模式。今年5月,工信部机关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经进入分时租赁运营平台的新能源车共2500辆。来自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北京市汽车租赁行业已上牌运营纯电动汽车1683辆,涉及北汽、江淮、华晨宝马之诺、特斯拉等9个品牌。
按照规划,北京三年内要完成5000辆纯电动车进入分时租赁领域的任务。由于大部分新能源分时租赁企业都是在最近一年中新进入该行业的,因此2015年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元年。不过,投资热情高涨的另一面,却是业务落地后的迷茫。
去年有关部门发放的新能源汽车租赁牌号,约有三分之一没有及时用于购车。即使是已经上牌运营的新能源车辆,出租率也并不高。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投入运营的分时租赁新能源车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公司手中,很多小公司只有寥寥十几、二十个牌照资格,而且大部分在观望。
北京恒誉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简称恒誉公司)由北汽新能源公司与富士康在2014年6月组建,是目前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恒誉公司副总经理范永跃表示,公司目前投入运营的新能源车有350辆,出租率35%,虽然与一季度相比有所提高,但他还是觉得不理想。
更重要的是,这其中日租占了83%,时租仅11%。这并不是一个分时租赁领军企业预期的数据。而参与论坛讨论的企业代表也普遍表示,日租转化成时租的压力大。许琼林表示,从一个新消费习惯形成的角度来看,这很正常,除了场站布局的局限,目前碎片化的普通用户特征也决定了分时租赁的状态很难实现。
一步一瓶颈
“上周短短几天内,我们公司运营的100多辆新能源车连续发生了8起故障,大多是电池、电机出了问题”,吴晓核以车辆问题作为开场白让现场人士吃惊,她表示,这导致公司200辆车中有十几辆都只能作为故障替换用车,无法出租,也因此,5月份发展的新客户目前仍不敢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