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有城市演进和城市消费、创新的后发优势,信息化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战略机遇,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最佳路径选择。
受我国信息化加速发展和“互联网+”热潮的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出一股强劲的崛起和推进风潮。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结构调整仍在转型阶段,而且转型对于大部分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因为涉及新业态的谋划、新资源的寻觅、新资本的投入、全新人力队伍的组建等等,对于没有战略思维、与时俱进的创新、良好的人才机制、广泛的资源储备的企业而言,转型无异于重启炉灶、自我革命;而抓住了智慧城市建设,对于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省市、国企和民企,则是抓住了一个面向未来的难得机遇,一个可以广泛辐射而极具包容性的百业形态,它孕育着无数的产业,展现的是走向未来的集约、智能、跨界、再生,这是真正意义的转型升级,这也是“互联网+”之所以如此火爆的原因。
所以,谁充分认识到了智慧城市的战略性、前瞻性、包容性、创新性效应,谁就拥有了未来相当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和若干年的辉煌前景;谁切实地重视了智慧城市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建设,谁就能切实地享受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诸多效能和广泛的红利。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总汇与象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与推动。智慧城市则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时代城市运营智能化的新形态,是通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载体在城市运营方面的全面应用,信息化将覆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相对庞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信息化在诸多方面的融合应用,使得智慧城市建设必然形成较长的产业链,一方面是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是信息化融合过程中将产生许多新兴产业;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相互融合,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又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将是既有利于传统产业又有利于发展朝阳产业的宏大事业。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100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建成,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实施全方位的信息化将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到3倍。据报道,我国“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约5000亿元,将撬动2万亿产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