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认为,当前中国电力装备出口面临三大机遇:一是海外新建电力项目刚性需求的机遇。二是全球现有电力装机更新改造需求的机遇。三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电力互联互通新增需求的机遇。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力行业走出去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装备,一部分是服务。为更好地实现中国电力装备走出去,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和实用性的研究,服务部分未来走向是智能化。
特高压技术装备是我国能源领域自主创新、世界首创、拥有国际标准主导权和较强竞争优势的重大技术,也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据记者了解,在海外战略方面,国家电网公司除了在巴西等地中标特高压项目外,2015年将启动和国外互联的电网项目,依托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技术来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输电走廊。
持续的政策利好无疑将为电力设备企业带来大量订单,从事特高压建设、变压器、电抗器、GIS等关键设备的企业订单充裕。有专家指出,未来5年我国特高压装备制造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
四大困难制约发展
这些年受电力需求拉动,中国电站、电网等建设发展非常迅速,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也非常快,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再吸收,然后再创新,发电、输电设备等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袁岳认为,中国电力装备制造整体上在中端市场有一定优势,主要是表现在性价比方面,而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先进制造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企业还需要努力追赶和超越同行。
推动电力装备出口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后,电力装备中的核电装备出口寄托着业界的殷切期盼。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曾表示,“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