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坦言,“互联网+”提出以后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智慧城市战略,零售、金融以及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都成为各公司“厮杀”的战场。
而腾讯依托微信布局“智慧城市”战略,以及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与新浪微博三方联合在北京正式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便是最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下,新的经济形态——智慧城市经济异军突起,各城市纷纷加大智慧城市投资。而基于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赛迪方略预测,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的IT投资将会突破2400亿元,拉动经济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互动的“智慧”
基于每个个体需求差异的不同,对智慧城市的期待也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在百姓眼中,智慧城市应该更大范围地解决民众关切的实际问题,让民众感受智慧化管理带来的红利。
人们期待有一天出门不再有堵车的烦恼;不用出家门,一切事物都可以在家里点鼠标完成;甚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查阅到你需要的任何消息,包括出门吃饭餐馆卫生问题等。
而这些想法都说明,不论是“互联网+”还是智慧城市,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更少不了民众的参与,少不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智慧城市建设最终为人民服务,而民众服务提升与否则是衡量智慧城市化水平的关键。
因此,要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各个城市的数据资源,并加强政府和民众互动,引导企业深入研究民众所需,为公众提供真正需要的、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并最终实现信息共享,向智慧的公共城市环境进阶。
“纽约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以公众为中心,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让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师旭颖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试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要高度注重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上述互联网金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将来会有更多中小城市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依然是以人为本。
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交通、教育、医疗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打车软件、网上预约挂号、视频授课等的出现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极大地方便民众的出行和生活。
当然,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加之政府与民众互动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相信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为民众带来更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