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建设重点上,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实力较高的地区侧重于以典型应用为切入点,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突出城市特色的综合性建设,而相比之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则大不相同。“这些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易与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改造联系在一起,借助智慧城市发展,以期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谋取后发优势。”师旭颖指出。
以北京和天津为例,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结合自身特点,“智慧北京”定位为服务导向型,通过建设和完善城市智能化交通系统、管理服务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化港口城市,“智慧天津”的建设过程中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通过工程实施促进建设目标的实现。
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过,智慧城市要真正落地建设实施,仅有热情还不够。“落地实施主要取决于当地政府的经济实力、认识和重视程度,以及当地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和信息化的水平。”师旭颖对记者表示。
“互联网+”智慧城市
从智慧城市的内涵来看,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初“信息化”被提出,而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成为智慧城市的催化剂。信息化技术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反信息产业也成为智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近20年来,以互联网、IT为主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美国纽约在世纪之交提出“智能化城市”计划,并在此后的多年不断强化基于推动纽约智慧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其中包括“智能化”计划,旨在促进纽约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而此后又启动“链接的城市”行动计划以及“新宽带计划”等智慧城市发展计划。
作为工业革命发起城市之一的英国,其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在通过信息化发展促进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采取了很多举措。比如,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注重数字化发展等。
对于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当前火热的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