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
契合国外需求和意愿,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更可以倒逼我国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优进优出,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
一要聚焦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接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以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为主体,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等方式,带动装备等出口,促进相关国家就业扩大和经济发展,用质量和信誉建口碑、树形象。
二要构建上下游协同的产能合作链条,注重技术交流,做好后期维护服务,做到装备走出去与配套服务共推进,产能合作和技术升级双丰收。
三要把装备走出去与融资手段紧密结合。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提高出口信用保险保障水平。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债券等在境内外筹资。
四要简化境外投资管理,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推动标准国际互认,注重风险防控,促进企业有序竞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中介作用,提供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等服务。为装备和产能“出海”送去劲风。
目前,在国内电力装备产能过剩、火电新上项目审批放缓、“一带一路”战略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电力装备走出去的速度正在加快。
2014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已达13.6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发电小时数、用电增速均创先近十年新低,火电装机过剩更为明显。
电力装备出口升级与资本结合
中国电力装备有成本优势、工期短,技术水平与国际公司相比有竞争力。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助推了国内电力装备出海进程。
机电商会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电力工业海外项目签约额约300亿美元,签约总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相比2004年的20亿美元签约额,10年间增长了14倍。
截至2014年底,中国电力企业出口市场已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非洲、南美、欧洲及中东等国家都有众多中国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建设。
中国电力“走出去”主要以火电、水电和输变电为主,风电等新能源行业尚处于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期。2014年,中国企业境外火电项目签约额140亿美元,占全年签约的46.7%;水电项目签约额80亿美元,占全年签约的26.7%;输变电签约额65亿美元,占全年签约的21.7%;太阳能项目签约额7亿美元,占全年签约的2.3%;风电项目签约额6亿美元,占全年签约额的2%;垃圾发电等其他项目签约额2亿美元,占全年签约的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