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储能“十三五”规划编写启动,政策落地预期渐强。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补贴政策落地将推动储能的第一波机会,我们定义为主题投资行情,类似于10年前的光伏。不过也有业内人士称,储能作用不能全面发挥,只因未获国家足够重视。
据报道,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将组织专家力量编写国家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大纲。2015年5月5日前各专家委员正式提交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大纲内容;5月下旬国家能源局将针对本大纲内容召开讨论会。储能规划出台后,配套补贴政策落地可期。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和汉能集团日前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储能融资总额达到了38亿美元,是2012年的1.8倍。其中,美国的融资额为9.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24.4%,中国融资额1.7亿美元,仅占4.5%。预计2014年到2020年,仅中国电网级储能市场规模就将超过100亿美元。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储能市场年度投资额将达到47.4亿美元,中国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300兆瓦。
与快速成长的光伏不同,储能在国内一直是看上去很美,产业化进程却始终低速徘徊,尤其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推进速度更为迟缓,通常只能作为微网和离网系统中的配套产品出现,颇受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