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与愿违。如国家电网目前已建成的400余座充电站几乎处于全线亏损状态。有业内人士测算,一个普通充电桩成本为1万-3万元,一个快速充电桩成本为10万-20万元。而一个包含有10台充电机的充电站,在不计算土地使用费的情况下,仅基础设施、配电设施、运营三方面的综合成本就在500万元左右。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不久前表示,“向社会资本开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领域。”但上海一家充电桩设备供应商相关人士称,国家电网应该连同运营权一起放开,这样设备制造商才有利可图。此外,在一些地方,利益分配模式都没有形成,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仍然难以预测。
此外,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不匹配也是一大问题。比如目前各地已经投建的公共充电设施,大多并不为私人用户服务,且多数充电设施都不位于城市居民区,即使布局在市区也并不对私人用户开放。而一些车企、4S店自建的充电桩,由于标准不统一,仍处于“谁建谁用、谁用谁建”的尴尬局面。
建充电桩也可众筹业主、投资人和政府多赢
虽然充电桩的盈利模式依旧待考,但江苏常州却出现了充电桩众筹的模式,其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设充电桩1160个,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289台。
项目运营商负责人邵丹薇称:“众筹建桩”一般要经过招商、选商、上报、规划、建设充电桩五个步骤。具体来说,运营企业发布招商信息,由符合拥有五个以上自有停车位和富裕电容等条件的合作伙伴自行提出申请,经运营商收集信息、筛选后报政府规划部门,最终确定合理建桩地点。
邵丹薇表示,由于在整个过程中申请者只需提供场地而不需承担建设成本,且建成后申请者将会永久分得一半的充电服务费,“众筹建桩”初期就收到了超过3000个加盟申请。
北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经理张勇认为,这种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来建桩,可有效解决以往成本高、规划不科学等问题。建桩选择市民经常出行的目的地,有效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率,并且有专门的第三方服务应用,自助充电十分方便。同时,这种模式实现了业主、投资人和政府的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