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某电力央企领导人撰写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已公开发行(并准备译成外文向海外发行),得到不少业内领导、专家、学者的点赞。其主要思路如下:
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交流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框架可以概况为,一个总体布局(由跨洲电网、跨国电网、国家泛在智能电网组成,各层级电网协调发展,形成连接“一极一道”和各洲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总体布局)、两个基本原则(清洁发展和全球配置)、三个发展阶段(洲内互联、跨洲互联、全球互联)、四个重要特征(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五个主要功能(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产业带动和公共服务)。
由此可见,全球能源互联网主要是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为依托,也就是说是一个全球性的“超级电网”,搞全球“一张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超超级工程,看上去很美,但仔细想一下,存在以下三个大难题:
1、技术难题
关于交流特高压技术和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也就是国内现在在搞的“三华联网”)国内争议已达10年之久,目前尚无定论,为全面深入论证应用交流特高压技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家能源局于2014年12月16日,以国能源电力[2014]994号《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特高压交流课题研究的函》下达了开展1000kV交流特高压系列课题研究任务。
这说明交流特高压技术和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并不是某些领导、专家、舆论所讲的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否则用不到再进行课题研究,研究结果是否能有最终的结论,现在还很难说。
这种连国内都争议不断尚无定论的互联网技术要推向海外,能说服有关国家来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巨额投资和建设,人家会接受吗?其中俄罗斯最清楚。有了最终可靠的结论,再计划向海外推出比较妥当,否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书中提到的“一极一道”就是将北极圈内的风能和赤道附近的太阳能就地转化为电能,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长距离输送到负荷中心,看上去好象是在写“科幻小说”。
北极圈内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象条件如何建设大型风电场和架设特高压线路?又如何确保安全运行?在赤道附近没有水的沙漠里建造太阳能电站,建设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如何生存?长距离的输电通道(架空线或电缆)需要穿越多国领土,这关系到多国的领土主权和环境影响问题,这些技术性难题作者是否考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