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物联网被普遍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物联网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遍及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环境保护等领域。但是目前在我国,实施和应用物联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物联网标准不统一,需要定义和规范;二是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需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产业标准化;三是产业链亟待健全和整合,需要培育龙头企业;四是商业模式尚不明晰,有待积极探索;五是亟需加快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六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标准缺乏阻碍物技术发展
目前,国际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标准,国内更是如此,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物联网应用都很难行成统一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物联网项目不能互通,这无疑增加了物联网领域广域化全程全网的应用难度。近年来,中国物联网技术应用已经扩展到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慧城市管理、智能医疗健康、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但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标准缺位也将日益成为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问题,不仅无法实现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在某种程度上还将影响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核心技术环节有待突破
尽管中国科学院传感网研究起步较早,从1999年就着手启动了该项研究,并且在多项网络通信技术应用方面,如无线智能传感器、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和移动基站等,研究进展都非常顺利,产业化推进很快,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技术领域,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目前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由中国、美国、德国、韩国四国组成),发展前景喜人。但二维码技术和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关键环节,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快,在芯片设计制造、终端设备及系统等应用等方面中国与之相比都处于落后地位。此外,中国在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RFID产业链上,从核心芯片研发、系统集成到软件开发等核心关键技术仍然不是由中国的企业所控制。
三、产业链亟待健全和整合
我国虽已建立了物联网制造业和物联网服务业,但不同产业环节所处的阶段不同。整体看来,我国在M2M服务、中高频RFID、二维码等产业环节具有一定优势,在基础芯片设计、高端传感器制造、智能信息处理等产业环节依然薄弱。并且,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产业链条长且分散、应用规模化和技术产业水平相矛盾以及行业定制性强等情况。
未来我国需要完善物联网产业链,使物联网产业链与体系架构之间衔接得更加紧密,引入多元化的竞争机制,重点突破感知制造业发展瓶颈,推进物联网通信业发展,加快培育应用服务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对于重点发展核心产业,我国将大力扶持支撑产业,积极带动关联产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态势,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