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一清对此表示,分布式电源的发展问题在电改新方案中获得了足够的重视,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在文件中被一再提及,给了相关产业巨大想象空间。虽然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成本略高,但随着政策保障落实力度的加大,其各种优势也将显现。
“光伏发电具有规模化成本小、环保、易推广等特点,”吴义勇表示,“比如我们的屋顶光伏就是利用大量闲置的建筑屋顶,几乎不占用土地,也不会造成污染。”不过,吴义勇称,此前公司虽然大力推广,但是项目收益并不高,“主要是因为电费收取困难、售电渠道无法打开。”
吴义勇认为,《意见》对分布式产业的支持和售电渠道的放开,使得光伏企业可以通过分布式切入直购电,针对用户用电特征完成用电供需匹配,从单纯的电力供给向综合的电力服务转型,实现更好的收益。
“比如山东的项目,年利用小时数约在1400小时左右,以预期的并网电价1.2元/千瓦时、补贴0.05元/千瓦时计算,我们的项目收益率可以达到15%以上。”吴义勇说。
“长此以往,分布式电源会给传统的发电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孙涛说,“所以有些电力企业已经开始主动调整发展和经营战略,提高对新能源发电的重视。”
尚存忧虑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此次《意见》推出被业内寄予较大期望,但一些受访人士也表示,相关细则的落实才是关键。
“不能不考虑垄断集团的影响力。”一名电力行业专家表示,电力改革一度沉寂10多年没有进展,主要在于电网集团等存在利益考量,“现在虽然没有拆分电网,但无论是对电网公司的业务定位,还是售电渠道的放开,都动了既得利益方的奶酪,所以在细则落实上更具压力。”
不过,钟一清表示,考虑到《意见》只是以大用户直购电作为突破口,涉及面较窄(占比不超过2成),故推进中阻力较小。“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的放开,才是改革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