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智慧城市建设方向
IDC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丁宝贵认为:“2015年将是中国智慧城市的创新年。国家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各类智慧城市参与者的积极涌入,以及政府数据的不断开放,这些因素将会推动建设模式的不断创新,逐步引导市场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的智慧城市将取得进一步发展。”那么,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要如何发展呢?我们不妨存在的问题出发。
近日,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会上,智慧城市是代表委员们谈论的重点之一。在辽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荫环指出,目前智慧城市还缺乏顶层设计,应加快相关标准的设计与制定。
我国智慧城市缺乏顶层设计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然而,孙荫环在调研中发现,国家层面对此缺少有关顶层设计,有的地方财政盲目投资已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为此,他建议国家应加强统筹。“从当前实际看,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也不一样,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大多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但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会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的角度来开展具体工作。考虑到资金使用问题,地方政府又会权衡此项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孙荫环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要快于城镇化,只有将信息化成果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才能更好地引领城镇化的发展。”
应加快相关标准的设计与制定
“智慧城市建设不应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在具体建设时,政府应把握好需求导向,以提高效率、创新服务为目标,以政府、企业、公众需求为核心,以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为重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孙荫环在建议中提到,“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部门条块分割、数据不同步、信息不共享等因素都会制约智慧城市的建设。因此,我建议国家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确保各行各业有效对接、互联互通。”
此外,孙荫环还表示,当前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统一建设及评估标准,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标准衔接不畅。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相关标准的设计与制定,确保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密切协作,尽快出台推进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安全以及应用和管理等系统的标准,从而逐步实现跨城市社保、医保、房地产联网,信用体系等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全国统一整合。
城市是经济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归宿。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新模式,是解决新时期城市发展问题的可行路径,也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的有力手段。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一个崭新的世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