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相关建议:
制定持续的、清晰的储能发展战略,明确储能技术发展路线
储能技术的持续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持续、清晰的发展战略,国家能源、电力发展策略的持续稳定和明晰是至关重要的。
储能的发展与新能源的发展密切相关。坚持优先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原则,坚持清洁能源发电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逐步实现能源自给、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储能的发展是提高我国电力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保障。坚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坚持“人人用得起电,电力质量高,电价低廉”的一贯恵民原则。
明确储能技术发展路线,现阶段,我国大规模电网只能采用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的抽水蓄能技术。因此,目前和今后长时期内继续稳步有序地发展抽水蓄能是我国的基本策略,是我国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保障,并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重视抽水蓄能技术的发展,稳步有序推进我国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全面国产化。力争在“十三五”末,国产机组全面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领最新技术发展方向。
新型化学储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遵循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项目研究总结扩大→应用示范→应用推广→规模化生产的一般发展规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也不能滞步不前。
促进和加大储能技术研发,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装备制造业等水平总体上较落后。因此,还需要重视技术进步,促进和加大储能技术研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解决核心技术瓶颈,促进储能技术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发展和装备制造业等基础产业水平。
新型储能产业主要技术瓶颈有:压缩空气储能中高负荷压缩机技术,我国尚未完全掌握,系统研发尚处在示范阶段;飞轮储能的高速电机、高速轴承和高强度复合材料等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化学电池储能中关键材料制备与批量化/规模技术,特别是电解液、离子交换膜、电极、模块封装和密封等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超级电容中高性能材料和大功率模块化技术,以及超导储能中高温超导材料和超导限流技术等尚未突破。另外,国内精密材料、高端前沿材料的加工工艺跟美国、日本差距很大,商用产品的开发技术也是短板。
建议国家加大在储能领域的科研投入,超前于需求开展研究工作。另外,要整合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从产、学、研、用上协调推动,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着力实现核心技术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