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看似简单、不怎么起眼的“装配式基础”,却在沙漠中支撑着铁塔,将铁塔牢牢地束缚在沙海之中,宛如沙漠中的卫士,忠诚地守护着自己的主人。
“刚过去的沙尘暴恶劣天气肯定改变了沙漠里的很多地形地貌,今天大家要巡视的30基杆塔,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艾合买提﹒托呼提边安排今天的工作边提醒到。
据他介绍,这次特巡,他们主要负责检查这条线路铁塔上的各个零部件是否完好,杆塔周边的草方格是不是被风吹起,特别是要用GPS对杆塔进行定位,记录有关数据,通过摇动方式检查杆塔拉线的张力和耐力。和他同行的班组成员阿不拉江˙热合曼,在杆塔下不停地移动着脚下的位置,他举起右手放在额头,遮住刺眼的太阳光,用望远镜从上到下对塔身进行裂纹检查,还不时在小本上记录着。
沙丘连着沙丘,银线连着杆塔,他们踩在杆塔下沙漠上的大脚印,弯弯曲曲,向前延伸。
护航“生命之线”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早在450万年前这里就是一片“死亡之海”。
2008年9月,国家电网在这人类无法逾越的禁地,开启了沙漠中的首次航行。由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开工建设的220千伏台塔输电线路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条深入沙漠腹地的输电线路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
此项工程,自北向南从轮台县,穿越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平行沙漠公路前行至沙漠中心的油气产区,继而继续向南,最终到达沙漠南缘的且末县。全长为332公里,其中在沙漠地区长度218公里。施工环境十分恶劣,夏季地表最高温度可达70℃,一年四季有9个月是高温天气,有1/3是风沙天气,沙尘暴来了至少要一天一夜,最大时风力可达10-12级。强大的风力卷起大量浮沙,形成凶猛的风沙流,不断吹蚀地面,可使地貌急剧发生变化。然而就是在这种特殊、异样的环境条件下,“装配式基础”创新成果在这条输电线路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为这条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命之线”保驾护航。
为了确切了解当初建设者们的施工情况,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了远在内地出差的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一分公司经理李月明。听说有人找他了解情况,李月明经理不无风趣地说:“你算是找对人了,当初,这项工程就是我所在的送变电一分公司负责承建的。对于那场声势浩大的伟大工程,珍藏着我许多的记忆。那些施工中的艰辛、痛楚、无助、压力和感动,是永远陪伴我一生的精神财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