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挑战待破解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储能技术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方式促进其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在《全国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专题建议(初稿)》(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储能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技术成本高、运营模式不成熟、经济性难以衡量是阻碍其产业化的主要原因,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体系和价格机制。
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网稳定性的挑战是其发展瓶颈,储能技术则能完美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提出,应在规划新能源和电网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相匹配的储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立法提高发电企业的新能源发电配比,从而促进配套的储能系统的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庆东也表示,由于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会取代传统能源,因此储能的需求也将是长期的。他建议对储能进行适当补贴,同时将其纳入国家能源应急体系建设以促进其发展。
据记者了解,在国外的各类储能政策中,除了产业发展规划、示范项目等,还包括峰谷电价政策、阶梯电价政策、调峰调频电价补贴等。而这些价格政策在我国则较为缺乏。
据悉,目前国外的峰谷电价差为5~7倍,而我国仅为2~3倍,这使得储能项目在现在的技术成本之下,难以体现出其经济性。冯庆东指出,我国峰谷电价还有很大调整空间,将给储能项目带来经济效益。
“发展储能技术不能按照发一度电、储一度电算账,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健康等因素,否则5年之内都看不到经济效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直言,由于电价高,在国外推广储能要比国内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