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源互联网的本质?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曹军威认为:
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思维和理念来变革能源基础设施。如果说电网智能化还是在传统电网架构上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解决设备利用率、安全可靠性、电能质量以及可再生能源接入等问题,能源互联网的根本不同在于采用互联网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能源基础设施架构本身的重大变革,使得能量的开放互联与交换分享可以跟互联网信息分享一样便捷。能源互联网区别于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的本质特征包括:开放、互联、对等、分享。
1)开放:互联网实现信息的随时随地接入与获取,主要取决于开放式的体系结构。能源互联网要实现开放性,需要可再生能源、储能以及用能装置的“即插即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要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方式,走标准先行、应用驱动、进一步带动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道路。
2)互联:互联网中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本质不同在于广域网必须解决规模化开放互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简洁易行的标准协议作为基础。能源局域网内部可以进行多种能源形式的转换,可以进行风光储用的协调,但广域互联必须是建立在局域消纳的基础之上,形成简捷高效的能量交换方式,才可能实现大规模互联,而互联的广泛性最终会带来资源配置的广泛性。
3)对等:同传统电网自顶向下的树状结构相比,能源互联网的形成是自下而上能量自治单元之间的对等互联。任意单元之间的连接是逻辑上的,真正连接必须建立在分散交换和路由的基础之上,优势在于连接是动态互为备用的,在保证冗余和可靠性的同时不降低系统的利用率。
4)分享:分布、分散与分享也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特征。能源互联网借鉴互联网应用中社交网络的信息分享机制,其中的能量交换与路由也都是就近实时动态进行的,以分散式的局部最优实现全局能量管理的调度优化。能源互联网是为了适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对集中式电网的有益补充,符合电网发展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大趋势。
三、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财经能源论坛”于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海航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未来能源之路——互联与变革。张义斌在对话中阐述了国家电网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其认为应是“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途径”,并表示,国家电网还在学习之中。
我们讨论的这个主题概念叫做“能源互联网”,而且我觉得光伏这块是能源互联网重要的一环,但是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考虑过这个概念,对这个概念是否认同?包括这个概念的含义你觉得应该包括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想问一下张所长,因为张所长很早就承担国家能源局智能电网相关的课题,全称我不记得了,但是是有关智能电网的,我想听一听张所长对智能或者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您是如何认识的?包括国家电网的董事长刘振亚也在说能源互联网,到底能源互联网是什么,张所长能不能说一下您怎么看这个概念?
张义斌:这个命题从学术界来说也是一个目前正在研究的,我来回答也不一定很合适,到目前为止我们也试图来找到一个大家共识比较多的概念,但是比较遗憾,我们做了一些综述研究,不仅国内、国外大家都有不同的提法,核心的理念我想都是将能源和信息这两者紧密的结合,涉及到能源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今天里夫金先生也提出比较狭义的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国内和国外有很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也在一些学术层面提出了一些概念,很多包含像分布式能源,或者更多内涵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概念。刚才我也给大家展示了我所理解的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互联网的途径,那个概念也是我在给国家能源局做智能能源体系课题中间我们提出的一个思路。至于国家电网公司也提出包括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我想这是对于未来的全球能源可持续供应的这样一个解决的思路,我自己也在学习的过程中间。
我们说能源互联网也好,智能电网也好等等,还是我们的市场也好,这里都有他的技术问题、有他的市场体制等等问题,我们建设能源互联网到底和垄断是什么关系,电网这样一个垄断从经济学定义上是否完备,电网这些设施本身所具有的一些自然垄断属性等等,是不是就是作为阻碍我们市场形成的这样一个基本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需要系统客观的来看待。
我更希望是从一个技术的视角来看,你最终都是要对电力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的管理。我现在的这些电网的基础设施,或者基于此我们说的能源互联网,他都是一个基础平台,类似于我们现在比较火的阿里巴巴[微博],他就相当于是一个平台,你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进行自由的买卖,我想在现在这样一个市场化的大方向下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他也需要很多的制度,包括电价等等一些政策,来进行这样的支撑,有相应的政策配套体系来完成。当然要想做到这个,我相信在座的大家可能的来看这个问题的话,这个事情好像作为一个企业是不能够完全来左右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