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材料新技术将在未来配电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如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等)和装备:双向逆变器、发储用能控制一体化装置,无功补偿,动态电压调节装置等。
新型高性能的电极、储能、电介质、高强度、质子交换膜和储氢材料等的发明和使用,将简化电网的结构和控制,优化电网的运行,并能对电源波动和电网故障作出响应。如新型发储能单元、高效能太阳能板高性能的超导材料,降低损耗、重量和体积,并可提高设备的极限容量和灵活性。美国能源部甚至将超导技术视为“21世纪电力工业唯一的高技术储备”。
其他新材料,如纳米复合材料、场(包括电场和磁场)控和温控的非线性介质材料、低残压压敏电阻材料、新型绝缘材料、绝缘体—金属相变材料、新型铁磁材料、用于高效低能耗的电力传感器材料(如巨磁阻材料、压电晶体、热电材料等)。
能源革命的核心价值首先是绿色低碳,其次是节能高效,最终要达到能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能源供给方面是多元供给、多轮驱动。
未来电网企业要成为以智能电网、互联网、电动汽车、云计算、大数据为摩登符号代表的朝气蓬勃的创业企业,转变为投资+运营管理+信息服务企业。信息就是价值,电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将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从电网来讲,要以市场为导向,从弱信息化转变为服务化型,单向传输转为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静态的转为动态的,封闭式的转为开放式的。
为解决电力系统所面临的这些问题,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应运而生。有眼光、有勇气的先行者已经开始在探索能源互联网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
未来智能配电网的特殊属性是:包容性、开放性、系统性、广泛性、互动性。
未来智能配电网的技术特征特殊属性是: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信息互动化。
建议
1.结合国情,确立方向。
不要盲目跟着国外做,其实我们和国外现状不同,尤其是西欧和北美的配电系统已经很成熟了,最主要的是它的负荷增长非常缓慢,没有钱去建设新技术的电厂,而我们目前面临的是进入快速负荷增长的态势,这是我们和国外不同的地方。不要一味跟着别人走。我们应该针对本国的现状研究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