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到2006年,是印永华最繁忙的三年。2004年为了特高压项目立项做准备工作,2005、2006年主要进行技术研究。这场研究就是用科技的语言告诉大家特高压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对于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最主要的担忧是出现故障的连锁反应进而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出身的印永华认为,同步电网的安全主要取决于电网结构、设备可靠性和运行管理水平。结构合理的坚强电网是基础,协调统一的运行控制是保障。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即便是规模很大的同步电网,只要有结构坚强的网架结构和完善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安全就有保障、风险就可控,违背上述原则,即便是很小规模的电网,也难避免大停电事故的发生。
从电网发展的实际来看,在我国电网规模由小到大、电压等级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却日益减少。上个世纪70年代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年均9次,1981〜1987年减少到年均6.7次,1987〜1997年降到年均2次,1997年以来主网没有发生过崩溃性破坏事故。主要原因是我国严格贯彻落实《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加强电网建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电网装备和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电网的这个特性在特高压成网后将充分体现出来。成网后整个电网就好比扩容后的蓄水池,主网架坚强,分层分区合理,电网结构清晰,安全稳定控制防御体系完善,能够承受大容量输电线路故障带来的冲击,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只是这几年我国还处于成网之前的过渡期,网架结构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使得特高压直流和交流输电系统发生故障后的相互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重视特高压直流和交流输电工程的协调建设,并加强对特高压电网形成初期安全稳定措施的研究工作。
如何让这个史无前例的工程安全性得到最大的保障,成了2004年以来印永华工作的中心。尽管之前印永华已经带领团队进行了三峡500千伏和西北750千伏输电工程的研究,并都已顺利投运。然而,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研发时间紧迫,没有任何现成的参数可以参考,每个参数的形成都需要多次反复协调论证,标准需要重新考虑和制定,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全新的。当初三峡500千伏和西北750千伏项目锻炼出的科研生力军,成为了当初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系统部分论证团队的大部分班底。
这种攀登科技最高峰的感觉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集合了当时业内众多顶级专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做的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工程。那种总是跟随别人的心态随着特高压研发的不断深入一扫而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