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纵观当今世界,能源开发、转化、利用能力的竞争,早已上升为国家整体实力的比拼,能源装备制造水平,更是成为大国间博弈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利器。
长久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出发,大力支持能源装备自主化发展,将振兴能源装备制造作为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从核电机组关键设备到重型燃气轮机、从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到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一大批先进的能源装备,实现了中国制造,并凭借着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越来越多的中国能源企业,依托强劲的能源装备制造能力,跻身进世界能源企业前列,并初步具备了与国际知名企业同台竞技的能力,这些进步使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的话语权显著提升。
核心技术买不进来市场也换不来
油气资源开发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水走向深水;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治好了天然气行业的“心脏病”;三峡水电、西电东送、百万千瓦级核电等大型能源工程自主建设和运行;被誉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的LNG船实现“国货国运”……能源装备国产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不仅只有衬衫和玩具,更能够开拓高端市场,与世界一流企业一争高下,造就了我国世界第一装备制造大国的地位。
曾经,购买进口重大能源装备,不仅要支付高昂的产品费用,就连备品备件和维修服务也遭受掌握垄断技术的国外企业“狠宰”。更没人会想到,承载着中国核电梦的大亚湾核电站,连食堂的餐具都是整套从法国原装进口的。受制于人,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自主权。
能源科技装备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市场换不来的”,要打破技术封锁,关键设备绝不能受制于人。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英明果断,下定决心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给能源装备装上“中国心”。
此后,随着一批大型水电、特高压输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实现国产化,能源工程建设成本大大降低,能源项目效益和能源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能源结构调整得到有效促进,能源运输和进口得到保障,有力增强了我国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建设西气东输一线工程时,假如我国不能制造40寸600磅全锻焊球阀,那我们将不得不选择高达50多万美元的进口货而不是不到60万元人民币的国货;假如X70和X80钢材没能实现国产化,西气东输工程的采购成本将不可能比原计划下降30%,国内油气管线被国外大型钢铁企业垄断的历史根本不会被改写;假如我国没能成功研制2兆瓦的全功率变流器,那么ABB生产的产品价格绝不可能在8个月内下降150万元,我国单位千瓦风电机组价格也不会在几年内从近万元下降到不足4000元。
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普遍应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批量生产,大型水电机组设计制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自主化取得突破和应用,使我国能源转化效率不断提高、排放水平显著下降,促进了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