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负责电力调度的珠海局运行方式专责甘德树告诉记者,遇到检修停电,针对普通线路的停电风险评估及运行方案多在十页以内,但涉澳线路的方案通常达到二三十页,需要考虑的因素比普通线路至少多出一倍。“一些概率极低的故障,哪怕比普通线路故障的发生率要低10倍,我们每次都会把它考虑在内”。与此同时,对澳供电备用线路始终处于“热备用”状态,一旦运行线路出现故障,几乎能实现“无缝切换”。
与电力调度一样,电缆的运行维护也是对澳供电的“重头戏”。据悉,珠海在全国最早使用220千伏电缆,并且数量比例名列前茅。1995年12月,110千伏珠澳AB架空线改为地下电缆,此后珠海对澳门220千伏供电线路的电缆使用率达到100%。当时架空线路“大行其道”,电缆维护经验基本为零,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电缆维护技术,保障对澳供电的可靠性,当时广东省电力工业局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开展密集的培训。为降低电缆故障率,后来还成功开发出适用于现场的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抗干扰软件,并通过多个先进完善的系统进行电缆在线监测。
多年来,对澳供电不仅满足了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双方语言和工作习惯的融合。两地供电人员最初经常“鸡同鸭讲”,现在已颇有“共同语言”。
早期,由于技术标准和运维习惯不同,双方时常“不在同一频道”。比如,澳门电缆线路分为Y(黄)、B(蓝)、R(红)三相,而广东则称为A、B、C三相。“请把A相解开!”“什么,哪一相?”这样的对话时有发生,后来双方专门制订了对应表来解决这个问题。又如,珠海供电设备一般检测修周期为3年或6年,澳门则为5年,为了减少检修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双方后来将检修年限统一为“3”的倍数。
据段光辉回忆,对澳供电初期,澳门电力公司管理层多为葡萄牙人,双方开会得带上翻译,聊到紧要处,经常葡、英、粤、普通话“穿插使用”,开一个会花的时间抵得上几个会,还经常说不明白。
历经30年的合作交流,不少澳门人都学会了普通话,澳电的管理层也越来越多中国人。如今,双方调度人员雷打不动还是每天“煲电话粥”,对线路运行情况互通有无,针对应急抢修还建立起“跨境抢修机制”,组织了多次应急预案桌面推演甚至实战演习。
“我们的‘十三五’电网规划方案也将征求澳门方面的意见建议,以更好地保障澳门同胞的用电需求。”广东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