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实现电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关系全人类福祉的大事,在电力市场机制中必须要考虑绿色发展的问题。从发电环节来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目前单位投资还偏高,相对常规电源竞争力不足,需建立配套扶持措施,在英国推行的差价合约机制是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为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还应通过法规明确其无歧视接入电网,以及在售电侧建立可再生能源义务机制等。
三、电力改革下一步该怎么走?
确定了目标,准备好登山装备之后,剩下的就是选择一条可行的路径起步走。中国电力改革之路走到今天,下一步该怎么走?
电力生产过程包含发、输、配、售四个环节,其中输、配环节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发、售环节则属于可竞争领域,在竞争业务中引入市场机制,对垄断环节加强监管,纵观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先行国家大都遵循这一原则。在明确“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改革目标模式之后,我国电力改革可选路径无外乎如下三条:1)先全面放开发电侧,再逐步放开售电侧,也就是首先实现发电全面竞争上网(该阶段电网企业仍是唯一买方),再包括允许大用户参与批发市场以及开放零售市场,赋予用户自由购电选择权;2)发电侧全面放开,售电侧同步部分放开,也就是发电全面竞争上网的同时放开部分大用户参与批发市场,再逐步过渡到全面放开;3)发电侧和售电侧先同步部分放开,也就是只放开部分发电商和部分大用户参与批发市场,再逐步扩大规模直至全面放开。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可以认为是发电和售电侧同步部分放开的萌芽模式。作为试点,大用户直接交易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探索中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种直接交易是否可以从试点逐步放大规模,甚至直到放开所有大用户?答案是否定的。目前的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本质是市场和计划的双轨制,在直接交易规模很小的情况下,电力系统仍可维持正常运营。然而一旦直接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参与直接交易的电源以履行交易合同为先,将直接压缩系统可调度资源,在缺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下,系统将无法运行。而双轨制下的辅助服务市场设计将复杂无比,难以实施。事实上,双轨制下参与直接交易用户所获得红利大部分是通过逃避交叉补贴来实现,而这必将加重电网企业或其他用户负担;此外,参与直接交易的电源发电量增加必然以其他机组预期发电量减少为代价,这其实是零和博弈,而非市场提高效率带来的红利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