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智慧城市遭遇信息孤岛 大数据“失联”(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沈念祖 梁嘉琳  2014/11/25 11:14:46  我要投稿  

谁来主导4万亿蛋糕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李颖曾公开表示,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并辐射整个智慧城市的产业链。他预计,未来建设智慧城市全球市场规模约有40万亿美元,中国市场也将超过4万亿人民币。

面对4万亿的大蛋糕,如何切割?不少从事智慧城市的企业家认为,当前人口、地理信息、交通、环境、医疗等城市的各项数据大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只有政府率先开放数据,才能带动企业乃至全社会开放数据。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李继刚指出,“这是一条比较合乎逻辑的道路,但如果信息流通不起来,这条路看上去反而更远。”吴汉元介绍,在海曙区则是倾向于“市场能做的就由市场去做。政府的边界到底在哪里需要严格界定”。

事实上,在所有能够成为智慧城市的样板中,政府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早在2003年,韩国政府就推出“U-Korea”发展战略,以政府力量推动所有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本也由政府主导推出了“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将目标聚焦在电子政务、医疗健康服务、教育和人才培养三大公共事业。

然而,一个在智慧城市市场浸淫数年的广东女企业家谈到,自己曾经到北方不少城市考察,和不同的领导、包括市长或者厅长接洽过,发现他们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比较落后,现在我们谈的都是云技术,而他们还停留在移动生活和移动办公层面。

在这位女企业家看来,智慧城市的最大价值,是在相应系统收集的大数据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开发。但目前的智慧城市系统的大数据,基本上还停留在相关智慧城市系统管理的各个政府部门领导们的电脑里。导致在智慧城市的概念号召下,安装了相应的智慧设备,却干着传统设备的活,因为核心的大数据并未得到充分的市场化开发。

不过地方政府也有其担心,江苏某市市长在与一家大型外企洽谈智慧城市业务时,在表示支持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指出,“现在公司忽悠的不少,一是希望业务拓展,二是忽悠地方政府有的官员一点都不懂,就追时髦。”

另一条路是完全依靠市场开拓局面。“这种方式看上去不太合理,因为政府资源闲置,商业机构却要独立再做一遍,但只要坚持足够的时间,就会显现出非常大的活力。”李继刚介绍,比如,像百度[微博]或者阿里巴巴[微博]这样的厂商自身具有海量的数据,可以加工出一些公用的数据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方滨兴就建议,能不能先别讲政府,先从企业做起,银行的排号器、医院的排号器总能拿出来共享吧?——所有希望吸引人来的行业都会把数据放出来。就像微博开放数据接口一样,任何研究者都能在微博上查数据。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很有钱,可以花钱跟医院、银行买数据。政府再看到这个市场是可以管得好好的,就开始有新的做法了。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也认为,应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据他介绍,在过去,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被普遍认为是要通过政府提供一些资源,来进行一些大数据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因此存在很大争议。智慧城市发展全面由政府主导,很多专家担心会因此搞成一种政绩工程。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