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合作战略上,査道炯提出要推进多元化能源外交,体现买方市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以石油为例,在巩固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深化与拉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我国应建立和巩固能源多边合作机制,广泛参与国际能源事务和规则制定。
“但在‘一带一路’规划具体项目合作上,需要考虑各方舒适度,欲速则不达。需要与合作国不断磨合,讲究外交艺术,避免项目合作中途告退。”査道炯提醒。
电力装备、工程基建需求加大
国家鼓励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我国将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国内制造业、盘活庞大的外汇储备。习近平特别提出,要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包括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
行业内的分析认为,此举可以加快煤炭、电力、新能源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煤炭装备、新能源装备、电工电气、坝工技术等技术装备出口和工程承包。
民生证券分析认为,“一带一路”的核心是打造能源通道,必然带动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随后中国西部以及中亚地区煤炭、油气资源将逐步打开区外市场,拉动区域内能源消费增长。
显然,与能源基础设施相关的燃煤、燃气设备出口,工程基建需求将在国际市场放大。预计,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内的汽轮机、发电机厂商、电网设备厂商将获得大量订单。
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说:“随着国内电网规模和技术的发展,电网企业开始走向国外,并购国外电力企业,输出特高压技术、电力系统运营技术、新能源输电技术,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也在提高。”
蔡国雄介绍,目前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能源基本是独立的。我国西南、东北边境已有少量电力贸易,可以一次作为踏脚石,扩展电力互通的范围。“中国有大电网互联技术,可以将电网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互联,实现境内外资源的双向互通。东南亚国家在水电丰水期,可以外送中国;在枯水期也可以通过电力输入,解决供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