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通过这个平台,这两条线路上所有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我都了如指掌,不用再一遍遍巡视了。”日前,河南鹤壁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线路运检班专责肖远,指着电脑上的“物联网示范工程应用系统”说。
物联网技术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数字技术革命。为加快探索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发展,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部署,2013年,河南省电力公司在鹤壁市建设了首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该工程自2013年12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在配网设备在线检修、运行监测等方面已经开展了有效应用。
赋予设备“生命基因”
“相较于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联起来的庞大网络,物联网就是将各类物体联起来构成的互联网络。”负责鹤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鹤壁信通公司经理梅林常介绍。
鹤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选取了鹤壁供电公司淇滨26号和28号两条10千伏配网线路作为实验示范线路。两条线路总长25千米,线路沿线分布有45台公用配电变压器、20台柱上断路器、35台柱上隔离开关、1座配电室、1座环网柜和4个电缆分支箱等电网设备。
“电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输送的电流以及所处环境的湿度、噪声等都在不断变化,相应会产生各类数据。我们建设物联网,就是通过安装传感器、RFID电子标签和摄像头等设备,将这些设备的各种信息采集后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检测、梳理和分析,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和预警。”梅林常表示。
鹤壁市淇滨26号线的箱式变压器和普通箱式变压器不同的是,该变压器内的设备安装了各种方形和圆形的传感器。鹤壁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副主任秦福祥拿出一台类似平板电脑的物联网智能化现场作业终端,打开该变压器的同一时刻,相关的时间和位置信息都实时出现在这台终端上。
畅通人机“智能对话”
“让设备‘说话’,可以让我们更加主动地了解它们,查找问题也更有针对性。”秦福祥道。
“我们点击‘应用系统’的‘设备在线监测’模块,这两条线路所有设备的温度、湿度、门磁、水浸、杆塔倾斜、噪声、电流等信息一目了然。我们还在系统中设置了阈值,超于阈值将会触发警报。如不久前的下雨天,系统显示黎阳路分支箱箱内湿度超过了85%,触发了‘湿度一级预警’,我们很快就派人前往查看。”秦福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