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新一轮的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将面临哪些技术挑战?
沈江:技术上的挑战是任何时候都会遇到的。6类创新示范工程不少是着眼电网长远发展规划的,必然会有很多技术上的挑战。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就是个例子。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场主要集中在江苏和上海,再往南方沿海地区的风电资源更好。但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这对风电的选址、布局、送出等都是考验。我们希望通过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建设,研究风电是不是可以再往南实现规模化发展、海底电缆敷设等关键问题。
此外,还有商业模式的问题。今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提出能源革命时,还提到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对我们而言,商业模式创新是最大的挑战。没有建立起理想的商业模式,技术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创新示范工程中,我们确定电动汽车、船用岸电、智慧城市等项目,正是为了探索和解决未来商业模式而做的努力。
《国家电网》:工程建成后是否代表了公司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沈江:2009年公司首次提出建设智能电网,当时主要围绕“发电、输电、变电、调度、配电、用电”六大环节开展建设,重点解决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监测、配电自动化等电网自身的建设。而创新示范工程主要是立足社会广泛关注,考虑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等形势而建设的,目的是推动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加快转变。
从这一变化而言,公司智能电网建设不论是从理念还是具体项目上,都是在主动顺应甚至是超前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电网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不断创新再创新的长期性课题。当前,各种新技术与新应用催生出的业态层出不穷,如电动汽车就是新能源与传统汽车工业相结合的新产物。因此,我认为6类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工程具有的示范性和展示性,反映的是公司今后一定时期智能电网建设的方向。但是,未来的发展是否也遵循这一路径,还需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总而言之,智能电网建设也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细化,使其真正契合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