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猛于电网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改革"了12年。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称为"五号文"。"五号文"提出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改革任务。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电力市场",所有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都在市场内自由交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直购电"。
遗憾的是,12年过去,电改只实现了第一步"厂网分开"。改革之前,脱胎于电力部的国家电力公司是一家兼有发电、电网和电力建设的垂直巨无霸公司。改革之初,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发电部分被分拆为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等五大发电企业,而电网部分则分拆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但真正有实质性价值的"后三步"却不了了之。
目前,外界多认为电网公司的"统购包销"模式是电改症结所在,而电网更是现行电力格局的最大受益者。在这种模式下,电网可以决定购买谁的电,或者对谁"拉闸限电",扼住了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的咽喉。
更重要的是,电网作为一个"超级买家"和"超级卖家",输电、配电、售电,全部包揽,割断了电力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变成了电力审批机构的"变种"。
实际上,"五号文"的"后三步"主要便是针对电网。
所谓"主辅分开",即"厂网分开"后,将电网公司的"辅业",包括电力修造、送变电施工和勘探设计等资产进行剥离,让电网专注输配电"主业"。"主业"和"辅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自然垄断,公用事业的色彩浓,而"辅业"则属竞争性行业,可以企业化运作。
剥离作用在于,电网变成纯粹的公用事业,更适用于严格管制,以保证国家电力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纯粹"的输配电业务将使得电网的"过网费"核算更便捷和透明,从而为后面两步的电力改革打好基础。"输配分开"同样是在削减电网的业务。通俗些说,"输电网"是电网的"主网",其通过超高压和高压输电线将发电厂与变电所连接。而"配电网"则联通了"输电网"末端的变电站和终端用户,是中、低压的"支网"。"输配分开"就是把输电网同配电网的资产分离,形成独立的输电和配电公司,从而增加电力市场主体,达到促进竞争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目前,"主辅分开"和"输配分开"两项改革都难言乐观,甚至于停滞不前,电网"通吃"如旧。但换个角度看,电改受阻绝非电网一家造成。
以"竞价上网"为例,其本质其实是效率优先,即哪家发电企业的技术好、效率高,电价有优势,那么就更容易上网销售。但问题在于,五大发电企业都是副部级,两家电网也是副部级,"等级"决定了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难度。
"你买了它这么多电,我怎么办?只能去找中央领导‘一碗水端平’。"林伯强说,时至今日,发电领域仍是"分配制",根本谈不上"竞价制"。
因此可以说,电网的"通吃"并非中国电力体制弊病的原因,而是弊病的结果,而市场主体的"行政化"和市场机制的破坏才是电改的最大阻力。目前,我国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都由发改委制定,管制的价格必然难以随着供需关系变化而变化。换言之,价格不能反映供需变化,即破坏了市场最重要的"价格机制",那么这个市场必然是个失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