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不进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生产,人类将处于倒退状态,直至环境和气候进一步恶化,人类大规模死亡。而规模化生产可再生能源,必须克服空间障碍,到最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地方去建设基地,然后用能源互联网将能源输送到世界各地的负荷中心。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来的能源生产基地和负荷中心可能相隔万里,可再生能源云里的电能通过能源互联网输送到世界各地的负荷终端。
能源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全世界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通过一个有形的网络进行互联。世界各地的气候和地理各不相同,有些地方风力发达,比如荷兰,那个国度里是天然的风力发电基地。有的地方是太阳能发电的天堂,比如北极和南极,一年当中有长达6个月的无间断日照,极昼能提供稳定的太阳光。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畅想,可是不切实际。人们会以能源安全为理由,拒绝这一计划的实施。无独有偶,过去,那些以信息安全为由反对互联网的人,此刻也许正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快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互联网世界里,日渐完善的法律和安全技术,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果全世界的能源都能连接起来,国与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本身通过战争来解决资源问题的可能性变小了。对于自然灾害,能源互联网的网状结构,将每一个节点变成了网状保护,迅速恢复供电的能力大大提升。
能源互联网面临的挑战
能源互联与能源独立,选择哪一个?许多国家都在谋求能源独立。笔者以为,独立的原因不外乎几个,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安全感造成的。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遭遇观念、组织、机制三大挑战。首先,这涉及到能源观念上的重大变革。笔者认为,能源独立基于狭隘的本位主义,其视角框定在自给自足的封闭思维中。而未来必然是能源互联网的时代,能源互联网可将世界能源生产进行最优配置,以降低能源生产成本,促进能源技术更新,避免能源浪费。除此之外,能源互联网还能减少因争夺能源资源引发的战争。观念的变革是一切变革的基础,要把人们的观念引导到能源互联网的思维上来,还需要进行旷日持久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