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大规划背景之下,欧盟也制定了“2050能源路线图计划”,试图在2050年构建出强大的电力互联网,以完成从日照条件非常好的南欧国家,比如西班牙,向德法等传统工业国家输送最高近50吉瓦的国际化电网框架。
可再生能源比例到达一定程度后,电网内的能源流动将颠覆目前已有的模式,动辄几千万千瓦的能量输送将成为地区和国家间电力交换的常态。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中国主导的特高压交直流技术将成为具备“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特征的全球性大电网的重要基础,为电力联网的互动、安全和可交换性提供最直接的技术保障。
在欧洲,一个新的电力互联网图景已经呈现。而作为电力互联网成员的欧洲各国,是怎么考虑自身电网的定位、电力安全性和电网的升级改造规划建设等重要问题的?本文试以丹麦为例做综合介绍。
一国的应对之策:以丹麦为例
除了欧洲电力互联网,早在10多年前,在更小的区域范围内,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等国的电力系统就已跨国互联。其目的是优化电力生产与消费,最大限度提高北欧地区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实现共赢。
电力市场的运营使得丹麦这样的“新能源大国”和“负荷小国”能够利用他国资源为本国风电提供储备电源。比如与丹麦北部相连的挪威水电丰富,而水电灵活调节能力强,被认为是风电的最佳搭档。德国的火电在电力市场中相较风电价格昂贵,但是在挪威出现旱季时,可以成为丹麦风电的另一个储备电源。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电力系统互联成为了丹麦继续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条件。
丹麦加强电网的国际互联,电力供应会不会受制于人?这是任何电网公司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令人乐观的是,整个欧洲已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目标,为了达到电力供应标准,所有成员国必须接受电网联网合作的条件。这是一种互惠互利、互相制衡的局面。欧盟各成员国的能源组成不同,只有让不同类型的发电单元配合默契,才能创造出长久的平衡与和谐。
比如在丹麦周围的北海刮起大风时,可以把电力传输到欧洲大陆最南端的西班牙。而当丹麦没风或者挪威没有水时,太阳能可从西班牙的阳光海岸输送过来,令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协作共赢。没有强大的国际间互联,整个电力系统将会变得昂贵而低效,甚至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