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发生了重大改革,电力企业重组后,不再形成全国统一的管电部门或一体化的电力企业,电力统计转移到电力行业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尽管中电联作了很多创新,如推出每个季度的电力供需综合分析报告,但电力统计的基本格向并未发生变化,而且现在看电力统计这个基础工作大有加深工作之必要,扩展服务之可能。
例如,电力系统有可能发生故障,发生故障就会造成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而要想不发生这样的损失,就要避免发生故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设防水平,也就是要花钱(它便成了机会成本)对一个系统而言一定有一个中肯值,使得在这样的数据下电力系统故障的损失与电力系统的安全投入相等,这样通过大量的数据输入和运算可以导出在各种故障条件下把损失降至最低情况下,为应对损失的设防水平适当的方案,以图在总体上电网结构最经济。一个电力系统通常接有多个电源并列运行,其规模设置应能够应对任何情况下电源的被迫退出,不同的故障导致电源退出反过来会影响电力系统失负荷,这中间也有一组相关关系,为求得在可以应对各种故障时的备用率最恰当,同样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
再例如,运行的各种各样机组,有着不同的性能,在编制运行方式时如何通过海量运算求出任一运行工况下,各个机组的效率都达到最优,尤其是要探讨在电力市场自由交易下(即发电企业向用电企业售电),影响电力资源分配的要素将是机组效率和交易价格双重因素,要让运行方案最优,就须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煤电机组或担当调峰任务,当负荷降低时,其煤耗有相关性,这些都需要实时的数据。
再例如,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价值的增长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即:资本的投入、劳动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得出:
GY=GA+aGL+bGK
其中 GY—经济增长率
GA—全要素生产率
GL—劳动增加率
GK—资本增长率
a —劳动份额
b—资本份额
即电力企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曾组织专家过研究,就华中电网、山东电网、新疆电网作为案例分析。苦于对大数据的需求和当时的计算工具的不足这项工作难以深入地进行下去,现在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