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储能商业化推广待破局(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王元元  2014/8/12 9:18:21  我要投稿  

商业推广尚需时日

储能在大规模商业推广上的停滞现状并非偶然,就其本身而言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其中,储能应用的投入和收益不平衡是阻碍其市场化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大家现在不愿意使用储能?因为还是太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还有待突破、提高效率;二是规模化效应不明显,成本就很难降下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丽告诉记者。

从技术上说,储能还不十分成熟,其不安全性、不稳定性、污染性、自放电等问题,以及在电力系统中所需要的较长磨合期,都使一些企业望而却步。

“如果储能本身的技术性问题解决不了,商业推广就无从谈起,这是前提条件。”朱丽说。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经理谢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在选择储能装置时最看重性价比。“清洁能源的成本比较高且不稳定,如果储能装置的价格太高,那开发者不用说赚钱了,连成本都很难收回。”

中广核太阳能公司目前在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有一个清洁能源的微电网项目,已经开始运行。谢斌坦言该项目还在亏损,“包括储能装置、发电设备在内的投资成本很高,当地的电价又太低,如果国家补贴申请不下来,肯定坚持不住。”

而对于众多储能装置的生产者来说,成本过高并非他们所能控制。“前期研发、实验、后期投入生产的费用非常大,我们也不希望价格太高,因为影响销量,但是没有办法。”

业内共识是,虽然国家政策对储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储能不能始终依赖政府的照顾,最终还需回归市场。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商业模式,使得储能能够吸引市场的极大兴趣,是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张静对本刊记者举例说,拉闸限电对企业造成的损伤很大,特别是一些高精度生产的企业。如果有“清洁能源+储能”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电源来辅助供电,企业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