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的发布了M-Smart智慧家居战略、与阿里巴巴云计算开展战略合作。海尔推出了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力求实现全系列跨品牌家电的互联互通。三星推出了手指手势智控电视和智能家居操控软件,LG重点围绕一个“HomeChat”智能平台进行智能家电的研发。长虹则成功打造基于“家庭互联网战略”的CHiQ电视、CHiQ冰箱和CHiQ空调全品类智能家居新品。甚至作为“跨界者”的互联网企业也牵手地产商致力于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预计2014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一举达到286.1亿元。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指出,未来伴随3C产业融合(电信、广电、互联网)和3C终端融合(3C终端集成和3C终端协同)工作的推进,移动互联和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创新,我国数字家庭用户还将不断增加。加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智能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将推动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逐渐进入快行道。
智能家居发展最缺“统一标准”东风
尽管当前智能家电新品推出的密集程度较高,智能家电在国内的销售规模也已初步起量。但从智能家居整个产业来看,市场仍处于导入期,智能家电产品所谓的智能学习、互联互通以及互联网时代强调的交互功能尚处于宣传和设想阶段。即便是各品类家电产品的智能化达到较高程度,但产品和品牌没有形成兼容的平台、行业缺乏统一的平台接入协议和应用协议标准,也将阻碍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家庭生态的落地。所以,智能家居标准将成为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高地”,“标准战”一触即发。
据悉,海尔、美的、长虹、三星、LG等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智能应用控制平台,致力于提供云服务、制定接入协议和应用协议。苹果公司也于近期推出名为HomeKit的智能家居应用平台,目的就是通过一个具备权威性的智能家居管理平台,采用一种通用的协议,将所有智能家居产品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另外,还有不少企业选择“抱团”的方式,来实现相互间产品与技术的合作,并共同制定一个联盟成员通用的标准,以局部解决智能家居问题。如早期的闪联、e家佳,以及最近被业界广泛关注、形成正面对抗的“开放互联联盟”(OIC)和全视联盟(AllSeenAlliance)等等。
不过在没有哪个企业能够真正扛起智能家居行业统一标准大旗之前,各家电品牌也只能实现自己旗下智能产品的互联互通,所谓的标准和协议大都自成体系。此外,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权威机构都曾经为智能家电定义过标准,比如《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指数和产品智商评价通则》等规范,但这些标准大都针围绕产品本身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缺乏对整个智能家居产业的系统化、统一化的定义。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制定智能家居统一标准应契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将用户体验的思考和判断放在首位,真正解决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操作协同性的问题。由此来看,以阿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打造适合更多APP开发者和硬件厂商接入的开放性云平台上似乎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