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案例
2007年,印度年轻企业家贾奈什˙潘迪和拉特奈什˙亚达夫采用稻谷壳作为生物质原料,帮助拥有2000人口的偏远农业小镇德姆古哈实现了电气化。
项目运行不到5个月,德姆古哈的居民不但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电力为手机充电,并且每家每户都安装了两盏节能荧光灯,每晚可以照明6至8个小时。两人与曾在弗吉尼亚大学学习工商管理的马诺伊˙辛哈联合成立了谷壳电力系统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80多个微型发电厂,为印度、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约20万居民提供电力。
德姆古哈的成功经验表明,即使是每月生活支出只有15至80美元的贫困家庭,也愿意支付100卢比(约1.6美元)或更多的金钱来满足最低用电需求。2007年,作为公司总裁的辛哈说,最初没人相信用谷壳作为生物质原料来发电是可行的,“但当公司业务扩展到300多个村庄时,人们开始认同这种商业模式了”。
目前,谷壳电力系统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微电网开发商之一。他们计划在5年内为印度和东非500多万用户提供电力。随着太阳能光伏板成本下降,该公司正在建设太阳能微电网和与之匹配的蓄电池装置,太阳能-生物质能混合电站也正在进行试验,旨在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电力。
当然,问题也同样存在。在一些地区,主干电网的不断扩展,会与微电网供应商的服务区域发生重叠。微电网的优势是稳定、可靠,但费用也较高,因为公司往往会把钱投入基础设施,而不是让电价更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能源专家丹尼尔˙卡门认为,政府和企业应该就微电网的监管和融资标准达成共识,这样就可以鼓励,而非阻碍微电网的发展——对于某些偏远地区,微电网是唯一可行的电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