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电池效率与成本难题短期难以突破的前提下,许多人相信,降低电池关键性材料的成本,对于储能产品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根据GBII的研究表明,目前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个部分占锂电池高达约50%的成本。虽然近年来,四大材料的国产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正极的基础材料、隔膜、电解液原料等材料源头不在我们国家,企业在短期内摆脱进口依赖的可能性较小;这些都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此外,国内锂电行业还存在生产工艺不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造成的成品率低等问题。
储能技术路线仍未定型
“储能的技术路线有10多种,谁能保证锂电储能是未来大规模储能的发展方向?” 中航锂电的上述领导认为储能的技术路线仍未定型。一辆车的电池不过几十千瓦,而规模储能要几个、几十个兆瓦,怎么保持均匀性?现在是各种技术等待检验的时候。
对于储能技术中的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等有建设的局限性;但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技术路线孰优孰劣也还难以评定。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兴的化学储能技术,在电网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仍然颇具争议。虽然磷酸铁锂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一种储能技术路线,但是维护难度大和安全性欠佳的缺点,影响了其大规模商用的步伐。
未来至于哪一种储能技术成为主导?几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现阶段而言,论断哪一种储能技术一定会胜出还言之过早。可能在今后的很长一个时间段之内,依旧是各个技术并行发展,最后就看谁能够先将技术做成熟,谁先将成本降下来,那么谁就能先实现小规模的商业化。
商业模式不清晰
目前,我国约有40个储能示范项目,这些储能项目多起到示范、探索性作用,并没有做成盈利的模式。除了成本、技术的因素外;另一个最大的问题,储能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这个推动市场化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