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自2009年以来,国内物联网经历了由热炒回归理性的历程。而今,物联网已经从概念转向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4月1日,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刘汝林在致辞中表示,只要信息化、智能化的趋势不变,物联网的内核就会持续推动社会发展。
有分析为证。2013年,知名IT研究与咨询公司Gartner对2014 年具有战略意义的10大技术与趋势做出预测,多数与物联网有关;而麦肯锡列举的2025年之前12种颠覆性技术中,物联网位列第3位。
物联网尚处“婴儿期”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看来,物联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商业模式、行业准入等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
“物联网现在还是婴儿阶段,从概念到现实至少需要5到10年,才可能走向普遍推广。”邬贺铨说,“所以,我们看待物联网必须放长眼量。”
邬贺铨在会上表示,发展物联网产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面临一些行业不安全的壁垒,“比如从应用门槛看,车联网的应用门槛是很高的”。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预估,汽车物联网将经历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到分阶段推进几个阶段,最终实现车联网要30年左右。
“汽车物联网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以汽车为互联网上的移动终端,以道路和环境为网络,实现人、车、路、环境可控的智慧的运行、协调发展的汽车移动物联网的格局。”刘经南说,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迎接来自智能传感网络、主动安全、数据信息等方面的技术挑战,还要在标准竞争、互联网思维、汽车信息新业态等方面做足文章。
“物联网有待攻克很多技术,包括体系软件服务、云计算、低成本硬件等,此外,信号处理、发现与搜索引擎、关系网络、能量存储等也都有待解决。”邬贺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