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京沪之外,多地的补贴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如深圳,购买纯电动汽车有望最高享受11.7万元/辆的补贴;天津市的电动补贴政策初稿已经拟定,目前正在等待市委等有关部门会签,最高可补贴5.7万元。
冷眼旁观:政策开放与“地方保护”共存
对于外地车企而言,各地政府纷纷放开对电动汽车的限制,这无疑将对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或许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依然存在。
相对于较开明的上海,北京的政策则相对保守。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北京市制订的电动汽车推广车型目录中,不包括北京市属汽车生产企业近期内不准备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因此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等车型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
发展电动汽车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污染的一项有效措施,势必要坚持走下去。曾经地方保护主义是电动车发展的壁垒,近年来电动车市场发展缓慢,与此不无关系。如今,这个壁垒已经呈现松动的迹象,对电动车市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排头兵”有望获益
政策扶持将给电池产业、电池电机上游的锂和稀土资源行业、充电站行业、乘用车企业带来机遇。今年以来,众多机构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这些企业成为了机构密集调研的重点领域。
汽车业专家表示,在扶持政策加码、特斯拉效应、国内消费者加大关注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下,新能源汽车正步入行业发展的“春天”。伴随后续各地方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应该还有突破空间,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在今年迎来爆发拐点,并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和业务快速发展。
如今,随着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公布享受政府补贴的新能源汽车试点车型目录,此前各地政府为保护地方利益而对外地车企设置的壁垒正一步步走向消融,电动车发展或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