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绿色能源发展的新阵地,在我国能源配置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截至2013年12月,内蒙古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8446.05万千瓦,其中,火电6375.36万千瓦,风电1848.86万千瓦,水电108万千瓦,太阳能113.6万千瓦。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完成发电量3620.12亿千瓦时,而全区全社会用电量仅为2181.9亿千瓦时,大量电力需要外送消纳,所以输电通道建设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遭受雾霾灾害严重的地区,为减轻燃煤发电的环保压力,将进一步提高外受电比例,这就为内蒙古自治区发挥资源优势、调整能源发展结构带来了新机遇。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梁铁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四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讨论,并且上报到国务院待批。
记者:如果四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获得批准,将对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结构转变和治理雾霾起到哪些作用?
梁铁城: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的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在能源方面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但是现在形势发展,特别是环境气候变化,要求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量输出原煤。内蒙古自治区有责任协助相关地区治理雾霾,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所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其中首条就是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
根据国家规划要求,我们下一步在“煤转电”方面还要加大力度,也就是减少原煤输出,扩大清洁能源的输出。就煤炭生产而言,要加大就地转化力度,通过特高压电网,把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转化成电能,送向华北乃至全国。
目前待批的四条特高压线路,一共外送能力为3100万千瓦,配套电力装机4200万千瓦,这其中有600万千瓦风电装机,就是风火打捆通过特高压输出。这对受电地区使用清洁能源比例是一个提高,对相关地区治理雾霾将有很大帮助。
记者:大规模输出能源的同时,是否会对内蒙古当地的环境带来影响?
梁铁城:这个我们非常注意。应该说,草原上的人们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加珍爱生态环境,他们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这片绿色的净土。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美丽和发展双赢,就是我们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发展,哪怕这个发展能给我们带来再多的好处。
而煤炭转化为电能和天然气,我们现在在环境排放的指标上和技术上是可控的,例如,现在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已达到超超临界,技术标准很高,不仅节水、节能,而且是最低限度地排放,超过欧盟标准。因此,我们将有序地集中规划一批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电网将电能外送。
特高压电网的特点是负荷大、损耗小、输出距离远,这些特点恰恰符合能蒙古自治区的实际,通过这个技术路线来输出能源,能够实现美丽和发展双赢。既利用好了我们的资源优势,实现升级转化,提高附加值,为当地百姓带来福祉;又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环境治理的需要,所以是双赢。
记者:风电方面有什么规划?
梁铁城: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我们风电装机规模要突破3000万千瓦,但风电发展被制约的因素就是输送通道不足。内蒙古自治区的风电资源是全国最好的,我们现在对风电资源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但就是在目前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我们的风电装机数量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由于通道不足,我们对风电的充分利用和开发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下一步,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我们在风电方面还有更大的文章可做。
记者:这四条特高压项目获批将对缓解京津冀鲁用电紧张起到什么作用?
梁铁城:这些地区为了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纷纷减少了煤炭的消费量。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特别是电力,虽然这些地区燃煤电厂不能再上马,但经济社会还要发展,用电需求还在增加。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肯定会上升。这个缺口怎么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补这个缺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