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闫少俊:“风火”打捆 北电南送(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2014/3/25 10:30:39  我要投稿  

《国家电网》:实施跨区输电、电能替代将使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闫少俊:特高压工程投运以来,累计输电超过1445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标煤4913万吨。2013年特高压消纳清洁能源503亿千瓦时,替代标煤17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47万吨。2013年迎峰度夏期间,多地负荷连创历史新高,特高压大电网充分发挥优化配置资源作用,输电量同比增长119%,有力缓解了供需紧张矛盾。去年,特高压送华东地区电量占其总外受电量的比例达到64%。

发展特高压电网,以输电替代输煤,提高外来电比例,可以显著改善东中部地区大气状况。预计到2015年、2017年、2020年,跨区输电能力将分别达到2.1亿、2.9亿、4.5亿千瓦,向东中部地区输送电量0.74万亿、1.18万亿、1.87万亿千瓦时,减少东中部电煤消耗3.4亿、5.4亿、8.5亿吨,东中部地区PM2.5排放分别比2010年降低9.4%、15.8%、22.6%。

《国家电网》:吉林风电资源丰富,如何让绿色电能在治理雾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闫少俊:吉林省风能蕴藏量巨大,是全国九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吉林省风电自“十一五”以来发展迅猛,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一度达到82.7%。截至2013年年底,吉林省风电装机达到377.43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由2005年的0.78%上升到19.42%,风电已成为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源。

但是,由于吉林省用电负荷小,电源装机容量大,电力供大于求形势严重,风电消纳能力十分有限。随着风电装机的快速增长,风电机组年运行小时数已经由2008年2163小时降至2013年1653小时,风电的消纳外送问题已成为制约吉林省风电发展的瓶颈。预计到2015年吉林省风电装机规划达到685万千瓦,最大电力仅为1191万千瓦,吉林省自身风电消纳能力远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需求,届时将有大量富余风电,迫切需要将富余电力输送到负荷中心。因此,必须建设大容量、远距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

此外,吉林省超过80%的风资源分布在白城和松原地区,松白地区紧邻内蒙古东部地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霍林河煤电基地、赤峰(锡盟)煤电基地将陆续开发建设。通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将吉林省风电与规划开发的蒙东火电按照合理比例打捆外送至华北电网,实现“北电南送”。由此可大幅提高线路利用效率,同时能够显著降低风电带来的调峰压力,将极大地促进吉林省风电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