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边是缺电的隐忧,一边是雾霾的阴影,特高压跨区输电能够带领我们走出“十面霾伏”吗?
尹正民:为改善东中部地区的环境状况,国家提出逐步降低东中部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严格限制新建燃煤电厂。一方面火电还要发展,不但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还要替代低能效、高排放的煤炭利用;另一方面在东中部又没有煤电建设的空间了。
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在煤电基地就地发电,通过特高压跨区电网,将“输煤变为输电”,使“电从远方来”。
特高压跨区输电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手段。湖北电网作为三峡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在2009年率先“吃螃蟹”,建成世界首条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湖北新增北方火电300万千瓦,每年可节约电煤700余万吨,相当于“支援”一个葛洲坝电站。工程已安全运行5年,累计输送电量415亿千瓦时,最大输送功率达572万千瓦,有效缓解了湖北电网缺电局面。
因此,建设特高压电网、拓宽外电入鄂通道是必然的战略选择。特高压电网就是电力的高速公路,并且可以说是6车道、8车道甚至10车道的高速公路。增加特高压在湖北的落点,好比增加高速公路在湖北的过境和开口,有利于保障全省能源安全。此外,特高压电网输电的经济性更优,经测算,正在等待核准的“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到湖北的电价,低于目前湖北火电标杆电价0.02-0.07元/千瓦时,价格优势明显。特高压电网输电更加环保,根据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报告推算,特高压每输送1亿千瓦时电力,可使负荷中心减排PM2.5约7吨,PM10约17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450吨。
未来通过特高压跨区送电,把煤电基地大规模建设的高效的、低排放的煤电输送到东中部地区,实现终端用能的“以电代煤”,将是特高压电网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内容。从长远保障湖北能源安全和电力可靠供应的高度,必须加大跨区电网建设力度,确保省外电力入鄂通道畅通,实现“煤从空中走,电自全国来”的目标。
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支持加快外电入鄂特高压电网建设,尽快核准雅安—荆门—武汉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保障四川等西南地区水电资源能够畅达湖北。同意蒙西—荆门—长沙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展前期工作,为湖北省接受内蒙古等北方能源大省火电资源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