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壁垒民资利益无保障
关于电力改革,业界一直有一个“惨案”在坊间流传。一个由国家八部委批准实施的中俄电力合作项目——黑河市俄电工业园区,曾经一度通过专署供电区开放供电市场的黑河模式,为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找到了突破口和立足点,作为电力改革破冰之旅的民企供电服务,一度让这个园区名声大噪。先后有浙江宁波合盛集团、浙江新安化工集团、香港中国天集团等一批高耗电企业,纷纷进驻这个价格低廉的专署供电区,总投资逾40亿元。后来却由于民营企业供电业务被迫被国有电力企业收购,边贸俄电价格优势丧失,园区多家高耗电企业陷入亏损或停产状态,数十亿元投资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当然,这只是民营资本进入电力的个别“滑铁卢案例”,整个舆论和政策大环境,还是鼓励民资进入。早在2012年6月19日,国家电监会就发布《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鼓励扶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业界认为,现在电力行业垄断程度高,尤其是输配电方面,成本利润均不透明,引进民营资本将会在配电段形成资源的大规模整合。
但是一纸文件,真正作用几何?资本逐利的本质决定,吸引民营资本,关键需要有回报。因为民企亏损不起,没有利润保障,根本无法进入垄断行业。
电监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电价并没有市场化,在政府定价的前提下,鼓励民资进入电力行业只是一扇“看上去很美”的“透明门”,看得到却走不进,何况民营和国有电力企业竞争,即使在投资平台上,现阶段依然还不很公平。
国家电网技术部门一位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国家不把配电环节放开,民营资本进入电网存在很大困难。因为电力是不可储存商品,对技术性、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很强,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干。
钟俊也为记者介绍,电力行业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配电、售电等几个环节,技术操作非常复杂,并不是谁都能参与的。
还有责任分配问题。早在2013年,钟俊在两会讨论中就表示,大部制之后,核心考虑是如何实现权力和责任的平衡。拿电力审批而言,发改委的权力很大,包括定价权、批准权、核准权等。但如果缺电了,发改委没有责任,因为“地方政府发展太慢,电力企业发展不够快”,如果电力过剩了,也没有责任,他会审批“你重复建设太多,发电太快”,所以“责任和权力不对等是将来最可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