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14年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数据”应用从表层走向深层是城市决策方和参与方需要充分考虑的。这里面除了突破技术障碍(对数据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实现智能化)外,更多的是制定大数据战略。“大数据不只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一种商业行为,大数据的应用能否取得成功,将取决于管理层是否能够制定符合自身的大数据战略。”HDS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NevilleVincent告诉记者。邬贺铨也表示,需要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将它作为转变经济方式的有效抓手。如果说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数据挖掘,也就无法利用大数据发展的机遇。另外,大数据里面真伪难辨,垃圾和宝石共存,需要去伪存真。
第三步:顶层设计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智慧城市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盲目建设等“乱象”频繁出现。“这是缺乏顶层设计的有效指导和约束的结果。”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负责人赵勇这样表示。
目前我国多个部委启动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已明确公布的试点城市已超过200个,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与几年前各个城市争相发展云计算产业景象颇为“神似”。倘若通读一些城市提出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会发现其侧重点并不明显,更多的还是大而全的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智慧建设,好似每个领域若没有和“智慧”搭上,就觉得要拖试点城市建设的后退。对此,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教授甄峰指出,智慧城市不能蜂拥而上,需要从城市特点出发,寻找适当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可以说,做好顶层设计已经成为各个试点城市决策者的必修课。
针对智慧城市的复杂性,赵勇认为其顶层设计需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导下,以城市发展突出问题为牵引,立足城市现实基础,强调城市区位优势,从全局视角出发进行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设计。具体而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在明确的发展目标指引下,统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多个方面协调发展,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民众等各种力量,综合理念、制度、方法、技术等多种元素的协同驱动,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业内专家指出,做好顶层设计,涉及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和业务架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部署和分阶段推进,涉及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和机制等等一系列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个部委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已经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3年上报至国务院。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主要目标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引导。借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结束政出多门、盲目建设的“乱象”,进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