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议题,被视为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风向标。本次全会公报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和市场热点,未来,生态相关板块和概念股将直接受益。而以许继集团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厂商,因为顺应了绿色能源的发展趋势,将可能成为这一轮发展大潮的弄潮儿。
[产业链初成核心技术缺乏]
新能源设备制造业已成为全球争夺的“蓝海”。以德国为例,其风能太阳能设备技术出口占全球比重50%,相关产业成为其支柱产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办工作协会会长李连仲指出,中国的制造企业应该反思这一现象,并研究如何让我们的风能太阳能的产品进入社会,如何让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反观我国,能源行业尤其是绿色电力设备领域,基本形成完整产业和技术装备体系,但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俞燕山表示,国内能源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缺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问题比较突出。在光伏领域,技术市场两头在外,资源环境消耗在内。在核电制造行业,没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核电技术。风电制造企业,以机械加工组装为主,产业附加值低,处于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向“自主创新”的过渡阶段,很难指望绿色能源技术能够在短期内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能源创新需要新兴产业的支撑,没有自主创新技术上的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在宣布当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时,往往热衷于未来园区的产值规模,极少会提到当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或重要技术上要实现怎样的突破。国务院国资委高级研究员胡迟认为,对于包括绿色电力设备制造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规模经济很可能不是最优的追求目标,其发展方向应该是根据新技术的技术特性而定,应该努力在产业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而非单纯做大规模和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