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价格成为客户唯一最在乎的,成本战、价格战自然成为市场的主旋律。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数据,市场主流16靘干法PP膜均价从2010年的7.5元/平米,降至2013年的4.5元/平米;16靘湿法PE膜均价从2010年的9.5元/平米,降至2013年的6.7元/平米。仅2013年上半年,国产干法隔膜均价就同比下降了25%,湿法隔膜也同比下降了16%。在疯狂的价格战席卷之下,“受伤”最重的还是国内本土隔膜生产商。这些厂商本身在进口隔膜的压力下,要跨进高端的门槛已经十分艰难,同时却不得不为自己的疏于管控“买单”。
替代进程加快
如果说在2012年以前,说起中国本土隔膜,只能想到中科、星源、金辉三大主力,那么,从2012年开始,这一格局已经被打破。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调研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内资锂电池隔膜企业销售产值达到10.10亿元,同比增长53%;总产量为1.8亿平米,同比增长84%。
也就是说,在 2010年前后进入锂电池隔膜领域的企业,对锂电池隔膜行业市场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这种影响在2013年尤为明显。重庆纽米、上海恩捷、东航光电、沧州明珠、河南义腾、苏州捷力、辽源鸿图等,不管是求量的,还是求质的,都已经在市场上各有千秋。
同时,这也意味着,隔膜的国产化步伐正在加快。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隔膜应用技术开发部部长王玉来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国产膜的替代速度就很快了”,虽然现在力神主要用的还是日本和美国的进口膜,但是“很快会导入国产膜”,而且“除了力神,其它几家大的电芯厂都在推进国产膜的应用”。
尽管国产隔膜替代进口膜的进程加快,但“实际上,国产隔膜跟进口隔膜的差距还是很大。”王玉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