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工信部主导制定的《光伏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将在近期出台,预计部分落后产能或者小型企业将会在此次洪流中被淘汰或者兼并,新上项目审批更加严格,其中多晶硅、电池方面,转化率较低的将不再审批,中国光伏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受到抑制。
在企业层面,今年10月,顺风光电意外重整无锡尚德电力,成为当日“黑马”,顺风光电股价跟随大涨。但尚德超过100亿元的资产负债也引起业界广泛讨论,顺风光电或将通过融资方式,乘着政策东风对尚德资产进行重整。
电动汽车:技术顽疾
电动汽车经过一番炒作之后,最后受限于技术、设备等条件,不得不理性回归现实。
2012年我国先后发布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仍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十分明确且积极的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但是目前国内主流电动汽车仍处于研发阶段,电源、技术、成本、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瓶颈还有待突破,三年内实现规划目标的可能性并不乐观。在北京最新颁布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将天然气汽车作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
当前,奇瑞等企业正在尝试依托电动汽车进入部分新能源车试点城市,但是电池技术不成熟,以及充电难等问题仍然在继续困扰行业,使得部分企业踌躇不前,开发力度逐渐缩小。
“造血”机能亟须提升
于是,各界人士甚至各国政府逐渐开始对这一产业进行重新审视。新能源行业普遍存在自身盈利能力差,依靠政府补贴才能生存的问题。行业自身不具备“造血”功能,政府输血能坚持到何时?
当前,欧美部分发达国家减少了对新能源的补贴,这也将会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德国在2012年对新建的光伏项目上网电价补贴下调了20%~30%;美国在2012年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缩减为2011年的一半,2009年的三分之一;瑞士对2012年10月以后新建的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补贴减少15%。
因此,新能源行业只有实现“造血”,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保证。
首先需要加大技术投资。伴随行业规模的扩张,单纯的依靠政府支持不再具备可持续性,加大技术方面的投入,真正减少行业的成本将成为重要方面。
其次,合理控制产能也更加重要,例如,将我国光伏产业总装机量划分几个等级,伴随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新上项目的补贴逐渐减少。
第三,实施补贴转嫁。近期,国家发改委发文表示,将会下调煤炭发电的上网电价,上调天然气发电的上网电价,业界猜测,此次对煤炭发电下调所得的利润或将转移为对新能源发电的补贴。此举或将一方面减少了政府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抑制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