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是国内IC企业普遍的境遇。格科做传感器芯片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你是如何应对的?
赵立新: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在做传感器产品,但这个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国内很有技术实力的公司,他们虽然打败了很多世界的强手,但在产品上市时间上输给了我们。我们比他们的出货量大好几倍,东西好、成本低,而且规模、品牌、研发、工艺、技术都有明显优势,如此一来国内的追兵很难有机会的。
记者:你觉得在手机领域国内IC设计公司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赵立新:整个全球半导体领域都是过度投资,整个行业已完成洗牌了,格局已定。手机市场还有些机会,但是手机的许多外围芯片不断被基带芯片整合,很容易被吃掉,这也说明这并不是最好的战略点。但图像传感器主要是感光技术,是不可能被整合,但它是完全不同的技术领域,创业公司很难有机会,除非这个公司特别优秀。
记者:你觉得移动互联领域有机会吗?
赵立新:移动互联机会稍微多一点,现在只有游戏和广告业务可以赚钱,但游戏并不是一个持续的商业模式,所以要在移动互联领域赚钱有难度。我做移动互联网“我查查”比较顺,刚开始我还鼓励大家去做移动互联网,但现在不鼓励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我那样的运气。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互联网巨头的先发优势太突出。
记者:手机之后,IC市场会出现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赵立新:不太存在。移动智能终端是消费类市场最后一个杀手级应用,没有其他东西能突破它。现在出现的穿戴式终端,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一个时髦产品,会很快过去,不会有太大的前景。
记者:现在很多国内设计企业的业务还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这些企业还有没有发展空间?是不是最终要被整合?
赵立新:国内设计业的洗牌会加快,中低端领域越来越难做,大鱼吃小鱼是必然趋势。中国IC设计企业有运营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特别创新的技术,还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也无法与国外对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