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了解到,绿地智慧城镇计划将分四步走:第一步,产业研究探索。组建"绿地智慧城市产业发展中心",将联合IBM、思科、三星、中国电信、微软、华为、中兴等合作伙伴,对智慧城市产业相关的理论进行探索。第二步,实践应用试点。将选择绿地旗下社区、综合体、新城镇等不同业态的项目进行试点,通过实践检验智慧城市整体方案设计构想,为产业化进行技术实施探索。第三步,产业推广运营。将试点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梳理,形成阶段性标准化技术方案,复制推广到各地新建项目,构建智慧城市产业生态体系,为智慧城市开发建设提供设计、建设、运营一揽子服务。第四步,新型产业支撑。成为智慧城市全产业链开发商,向城市建设者和其他开发商提供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服务。可以看出,绿地集团正在向地产服务商转型。那么之后呢?智慧城市的影子还存留几分?
在笔者看来,无论一个企业如何转型,基础业务也不会废除,也就是说,绿地集团与科技公司进行相关智慧城市产业研究,应该不外乎是智慧建筑领域。智慧城市在国内发展之初,就有诸如低碳地产、智能建筑等主题地产概念相继推出。但几年过去了,真正算得上是智能建筑的又有几处?纵观眼下智慧建筑市场,貌似形势一片大好,但整个行业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盲目追求大而全、炒作概念、达不到预期效果等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用性的问题迟迟未得以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虽有那么多响当当的科技公司支持,但真正成熟的智能建筑也非"一日造成"。
此外,绿地集团想要从房地产商转型为智慧城市产业链开发商,而客户却是城市建设者和开放商,是否可以将这里的"智慧城市"理解为房产建造?绿城建设总裁许峰曾在采访中表示,代建模式是绿城在战略转型上的最大举措和方向,也是今后规模化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绿城代建包括政府代建、商业代建、资本代建三大模块。这里的代建是否就包括所谓的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与运营?
绿地集团能否转型成功还是未知,若如成功的结果又会怎样?是否会在中国的地界上少了一家房地产企业,多了一家智慧城市产业链开发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小型地产企业玩"概念地产"的烂招式,大型房企却打着转型的旗号,明晃晃地游戏于房地产建造。最后,所谓的智慧城市只能沦为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