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输电仍需技术突破
孙跃指出,尽管国内外在基于电磁感应耦合模式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及应用推广迅速,但目前在功率容量、传输效率、传输距离及电磁兼容等方面仍待进一步突破。
张波则认为,目前电磁感应、磁谐振等磁场输电技术相对成熟,但受限于周围环境影响等因素,传递效率和功率均无法满足人们日常需要,这可能意味着人们还未探索到磁场输电的“终极理论”。
“自然界都有它自己的规律,磁场传输能量肯定是有其路径,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这个规律,这需要我们学术界下大力气去探索。”张波对记者说,这可能需要信息、控制、电子电力、材料甚至数学物理等学科交叉研究攻关,一旦探索到磁场传输电能的法门,其意义不亚于光纤的发明。
朱春波在研究中就遇到了芯片“功能不够用”的瓶颈,比如更高频高功率的芯片,现在市场上还没有研发出来。
“有些芯片不够用,技术参数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朱春波说,如果投入资金开发,是可以做出来的。但是,由于短期内该芯片不会有太大的需求量,多数企业不愿意做这桩“赔本买卖”。因此,他认为,这需要“赔得起”的企业为长远打算,提前占领市场。
此外,多位专家纷纷表示,国内对无线输电技术方面的研究较少,队伍亟需壮大。尤其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
张波还指出,目前国内外从事研究无线电能传输的人员,大部分是来自通信系统、自动化等学科的“外援”,很少有专门做电能研究的科学家。他认为,无线输电研究在认识上还需得到进一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