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智慧城市需要何种智慧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3/7/22 11:26:39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据为北京做智慧城市规划咨询顾问的黄波分析,智慧城市的建设困境是:一方面面临海量计算的需求,智慧城市需要无数摄像头、无数传感器、无数新的应用,支撑这些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而另一方面,信息化投资的运作效率又太低。

新能源、物联网、智慧建筑、绿色经济,这些备受瞩目的高新概念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决策者的注意,并且频繁地出现在了各种政府文件中。

这些带着光环的术语能真正发挥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作用吗?还是新名词掩盖下的面子工程?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另一种视角

兴建环保、绿色的智慧城市是当下的热门,可谈起这个时髦的话题,首都博物馆总工程师祝敬国却忧心忡忡。

祝敬国是在中国实践智慧建筑的先行者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已经将上海博物馆改造成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智能化博物馆。精确消耗能源的智能体系不仅很好地维护了文物的保存,还比改造前的博物馆减少了60%的水电气消耗,仅电费一年就能节约三百多万元。

2000年初,筹办奥运会的北京需要盖一批配套建筑,首都博物馆新馆被列入名单当中。祝敬国加入了首都博物馆的新建工程中,担任总工程师。

为了体现节能、环保的“绿色奥运”精神,祝敬国和他的团队利用首都博物馆一万三千平方米的巨型平面屋顶,做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最高发电量能达到300千瓦,满足了博物馆里所有照明用电的需求,不再需要外接电源了。祝敬国因此拿到了住建部颁发的“绿色工程奖”,这代表了中国政府在该领域对他的最高认可。

当时太阳能光伏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也是政府和企业蠢蠢欲动想要进军的新领域,所以祝敬国时常被专业期刊约稿,被种种论坛、会议请去作报告。“可是后来他们就渐渐不再叫我去了,因为我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给他们的开发热情泼冷水。”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祝敬国说。 祝敬国的观点是:太阳能光伏系统一定只是一种补充手段,在某些条件下是有效的,且应该采用的,但“在我们通常的城市居住环境下,并不适宜”。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